在公元前369年左右的时候,中华大地诞生了一位日后与老子齐名的传奇——庄子。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与李聃并称“老庄”。老子一部《道德经》石破天惊,而庄子亦有闻名遐迩的《逍遥游》、《齐物论》和《养生主》。
出自他笔下的作品,皆以微言大义著称,堪称“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千年来,无数读者都为他的深邃思考而折服不已。
接下来的十大名句,让我们来感受庄子的睿智。

关于【求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人们在求知的路上培养出“鉴别力”,明白什么样的知识顺应天道,什么样的知识有违天道。
求知,是一个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的漫长旅途,而这一路上旅人们需要达成的目标,不仅是提升知识储备,还有获得去伪存真的判断力;同样的,一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人,会离知识越来越远。
关于【正道】
道隐于小成,
言隐于荣华。
大道容易被小的成就遮蔽,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在这个重视效率到无以复加的时代,为了取得一时利益而不惜放弃底线的操作,不胜枚举。但庄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点过我们:道法和真话,总是会隐藏于光鲜亮丽的名利背后。
此言不虚。美好的东西人人都喜欢,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穿越虚浮耀眼的表象、直面人事物的质地和本相。只有当我们学会沉淀,戒骄戒躁,才能够在生活里早日悟道。
关于【智慧和聪明的区别】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广阔豁达的;小有聪明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智慧”和“聪明”这两个词语,看似差别不大,实际千差万别。庄子在这句话里就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前者,是在天地间作客的深邃和逍遥;后者,是在人群里算计的浅薄和狭隘。
确实,很多时候在社会生活里,不乏看到有以“耍小聪明”为傲的个体。但当真正的考验来临之时,往往还是坦荡睿智的人拔得头筹。为什么?
大概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它的运行法则吧。
关于【最悲哀的人】
哀莫大于心死,
而人死亦次之。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关注心理健康”也是庄子的著作里常见的话题。现代人遇到的麻烦事和古代人遇到的也许不同,但总归是有相似之处。心态的变化,有时候会对人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人们需要做好强大的心理建设,让自己保持活力。
不死心,你就可以继续前行。
关于【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野鸭的腿虽然短,但要给它续上一段,也会使其痛苦;鹤的腿虽然长,但若截掉一段,也会使它悲痛。

这句话生动而俏皮,使用“野鸭”和“鹤”作为喻体,却揭示了庄子哲学思想里的一个子命题: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人要学会尊重万事万物的参差和层次,让每场体验都拥有它们自己的体面。
关于【快乐和荣誉】
至乐无乐,
至誉无誉。
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最高境界的荣誉就是无所谓荣誉。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询问彼此快乐与否;但真正快乐的人,是不会“为了快乐而去找快乐”的。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不索取,平常心,才是人生的法宝。
关于【交友】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

这句话堪称庄子所有名言里最广为流传之一,也代表了他“无为“的观点,道出了交友的真谛:广结善缘即好,随缘、惜缘,不攀缘。平淡无奇的友谊往往延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坚固,而趋利避害之下产生的所谓“友谊”,更多时候是逢场作戏,所以显得”精彩纷呈“;但这样的盛宴,终有一天会难以为继。
平平淡淡,才是真。
关于【命运】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德之至也。
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有时候,顺势而为也是一种智慧。庄子提倡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看淡对事物的执着,就是一种平和的理性。安于现状不一定就是消极,也可以是一个人富有定力的表现。
关于【亲密关系】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无论是恋人友人,还是恩人亲人,当一段关系已经到达消耗身心的时刻,便是来到了终局。面对这种情形,庄子的态度,是从容放手,成全彼此。
无关体面,关乎心胸。往后余生,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关于【时间】
人生天地之间,
若白驹之过隙,
忽然而已。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一道缝隙一样,很快就过完一生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关于”珍惜时间“的忠告总是不绝于耳,但真正可以做到在生活的大小事面前泰然处之、安之若素的人,总是少数。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风花雪月,很多事情在宇宙浩瀚里,连芝麻的大小都不及。我们不妨把时光用到真正热爱的人事物上去,活在当下,身骑白马,驰骋在岁月的广域,而心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