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冬节是哪一天(22日冬至,为何说冬至大如年)

时间: 2024-12-03 09:50:05

马上就要迎来冬至节气了,这也是2023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了。说起冬至,不少人都会想到要吃饺子的习俗,因为在我们民间这个习俗流传很广,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保留着。


一些老人们还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农历的十一月初十日,那冬至节气到了,你可知道“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为何这样说?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看完就懂了!

冬至是怎样一个节气?

关于冬至,在古代也叫它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它是24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当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时交节。

据说冬至还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古时候先民通过夜观天象,发现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也会有指向不同的方位,比如在春季的时候,“斗柄指东”,而“斗柄指南”就是夏季,斗柄指西时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就到了冬季。


而最初的《太初历》就是通过了土圭测日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确定了冬至节气,然后又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结合干支历、八卦等就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这也是上古时期的文化产物,并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是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在冬至节气期间也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到了冬至节气以后,蚯蚓也因为寒冷而在土壤中蜷缩起来了,不出来活动了。而麋鹿也因为感受到阴气渐退而解角。之后山泉水会变得温热了。

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

它的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其重要性是不亚于过年的。确实在古代的时候,冬至不单单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过去一般称它为日南至、冬节、亚岁,只因它是四时八节之一,并且还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其实古人对冬至节日如此的重视,还把它和过年的春节相提并论,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冬至节气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即太阳光几乎是直射南回归线,在过去就有"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说法,而在民间也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就是冬至节气后白天变成,夜晚变短了。

换言之,冬至节气是一个新的起点,标志着新的一轮循环开始了,也寓意着新生。所以古人认为冬至节气当天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是“大吉之日”,所以应该庆贺。在《汉书》中就有相关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其次,在早期的时候,冬至就是过年。这个在现存的一些古代的史料中也是有记载的。在先秦时期,他们就是以冬至为正月初一的,也就是冬至节气是新年。

当时多数地方就是以冬十一月为正月,而冬十一月初一就是岁首。也是由于冬十一月一日岁首与现行“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日期都是在阴历十一月,因此有说从周时期起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动。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冬至节气举行祭祀也是很常见的,并且还很重视,目前在南方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这个习俗。到了冬至节气,就要返乡去祭祀祖先。

除此以外,在古代的时候冬至还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当时这个节日是从官方到民间都很受重视的,并且是一个很重要的节假日。


比如在《后汉书礼仪》中就有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意思是说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要放假休息。甚至还要举行庆祝的活动。

另外打了唐宋的时候,冬至还和岁首并重了,其中在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说的是在当时对冬至节气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京城地区很重视冬至,老百姓都要穿新衣服,准备美食,祭祀祖先,就连一些平时禁止的事情在冬至节气也是允许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一起来庆祝,其热闹程度如同过年一样。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在过去对冬至节气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到了冬至节气以后,天气也将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过去也有数九、画九九的习俗。所谓数九,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就是冬至节气以后第一个壬日数九。

而画九也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从数九第一天开始画,往往一天花一个花瓣,而整枝花有九九八十一个花瓣,当画完了就表示春天到了了,因此这花朵也叫“九九消寒图”,其主要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