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是我国农村地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宣传和贯彻法律政策
村委会负责宣传和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遵守并组织实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并接受村民监督。
召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村委会负责召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向其报告工作,负责实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和决议。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村委会组织实施本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村庄规划、年度计划,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兴修和维护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支持和组织经济发展
村委会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经营的服务和协调工作,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培育,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管理财务和公共资源
村委会管理本村的财务、政府拨款和捐赠资金,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依法定期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并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村委会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支持传统村落和民居等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事务
村委会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普及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男女平等,做好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倡导移风易俗、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残扶孤、见义勇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支持社会组织活动
村委会支持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调解纠纷和维护治安
村委会依法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信息公开和村民参与
村委会应加强信息公开,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发布平台,让村民了解村委会的工作动态、资金使用情况及决策依据,并鼓励村民参与讨论,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培训和提升素质
村委会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村委会成员的素质,通过合作与培训,引入现代治理理念和管理技能,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通过上述职责,村委会在村民自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化体育、生态环境保护和村民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村基层政权的重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