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动
基本词义
按兵不动是一个汉语成语,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有能力或有机会采取行动时,却选择暂时不行动,以等待更有利的时机。原文描述的是军事行动中的一种策略:即使已经准备好军队,也选择暂时不发起进攻,而是等待更好的机会或形势变化。在现代汉语中,“按兵不动”不仅用于军事上,还可以泛指在其他情况下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或者在事情发生后持观望态度而不肯立即采取行动。按:控制。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或暂时不做。
出处
出处是《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日:“何其久也?”史默日:“…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赵简子策划袭击卫国。为此,他派遣了自己的谋士史默前去卫国侦查情况,并约定一个月后返回。然而,史默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才回到赵简子身边,这远超出赵简子的预期。
史默之所以迟归,是因为他发现了卫国内部的变化。卫国在蘧伯玉为相,史鳅为佐的治理下,国力显著增强,百姓团结一心,表示愿意与敌人决战。因此,史默认为,用武力征服此时的卫国将非常困难。
当赵简子询问史默为何迟迟不归时,史默向赵简子汇报了卫国的情况,并建议暂时不宜发起攻击。赵简子接受了史默的建议,决定按兵不动,等待更有利的时机。这一决策体现了赵简子作为统帅的智慧和审慎,他没有贸然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谨慎观察形势再作打算。
例句
敌军虽然已经逼近,但我们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寻找最佳时机进行反击。
按兵不动有时候是一种明智的策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静观其变:指不急于行动,而是观察情况的发展变化,再做出决策。
以静制动:通过保持静态或不变来控制或影响动态的局面。
反义词:
大举进攻:大规模地发起攻势,采取积极的进攻策略。
轻举妄动:轻率地采取行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