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至,祝广大教师们节日快乐!
教师节前夕,2025年9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介绍,2024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医疗、文化、生活、住房各方面系统推进教师“公共服务优先”的一揽子政策,还上线了“中国教师”小程序。今年8月,又启动了第二轮尊师惠师公益行动。
尊师重教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天地君亲师”的理念反映了中国人对教师职业的格外尊重。给老师发福利,让老师享受优待,当然是尊师的一种。但更重要的是,尊师需要尊重教师的专业,给教师充分的空间履行职责。
学校教师最大也最不可替代的职责,就是以灵活的奖惩办法与激励手段,传授知识的同时持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相长”与“因材施教”几乎只可能发生在线下的课堂,这个引导、互动、奖惩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尊师应从给教师赋权开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首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是为“授业解惑”,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为“传道”。而传道在授业解惑之前。这就需要赋予老师包括惩戒权在内的教育权限。因为适当的惩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年来教师群体发现,孩子因为“不好管”已经“不敢管”了,“每次管学生都像在进行一场赌博”,因为但凡对学生行使惩戒权,都会遇到投诉或举报。(详见本报报道《“每次管学生都像在赌博”:被投诉的教师与难落实的惩戒权》)学校是有强烈规训功能的教育场所,如果教师不能有效行使好惩戒权,“教不严”的责任自然不能归结到“师之惰”头上。
尊师也要尊重教师的职业特性,不能把教育以外的任务也加到教师头上。近年来,沉重繁杂的非教学负担如“订牛奶”“订教辅材料”“应对上级检查”屡屡被加进教师的任务清单,让不少教师“一睁眼想的不是备课上课而是完成任务”,这大大挤压了教师的本职工作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尊师重教,应当给教师减负,坚决将不合理的非教学负担剔除出教师的日程表,让教师安心上课。
尊师重教,同样应当严格考核教师队伍,执行好对教师队伍的奖惩机制。让人心怀敬意的教师会让孩子受益与铭记终身,而误人子弟的教师也会让学生厌恶乃至唾弃一生。教师任重,自然要慎选。
公办教师是某种意义上的“铁饭碗”,但不代表教师就可以躺在编制上睡大觉了。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作为职业,就应当心怀敬意,对得起纳税人的供养。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事先筛选最适合这份工作的人,事后渐次淘汰那些“稳定混日子”的人,坚决将违法乱纪、学术不端的教师开除出教师队伍,对学生对家长也对纳税人负责。
又是一年教师节。尊师重教,从尊重教师的专业开始。还教师以教书育人的专业,给教师赋权、减负,让有志于百年树人的教师配得上这份职业,育人立人,桃李芬芳。
王兢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