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什么是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的前沿应用场景有哪些?
当AI能实时感知并预测空间动态时,隐私如何保护?
《空间智能》一书以“维度革命”为核心视角,横跨计算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等领域,试图为读者构建理解空间智能的认知框架。在书中,人工智能科学家刘志毅系统地提出并深入阐述了“空间智能”这一革命性概念,揭示了人工智能从符号计算、深度学习到空间计算的范式转变,分析了突破维度限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空间智能》
刘志毅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8月
资料介绍,刘志毅主要研究智能计算、空间智能以及超级人工智能对齐等方向。他介绍,从猕猴海马网格细胞的六边形放电模式,到Transformer模型架构通过自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构建的语义流,智能系统始终在探索更高效的空间压缩策略。本书试图构建的认知框架,正是要打通这种跨物种、跨介质的空间表征共性,既涵盖脑神经科学的拓扑编码机制,也解析深度学习模型的学习能力,最终指向智能文明在维度重构中的可能未来形态。
本书也专门研究了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的命题。在刘志毅看来,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犹如在创新激流中修筑堤坝—既不能阻断技术奔涌的势能,又要防范决堤带来的灾难。这场全球性的治理实验正在揭示一个核心法则:人工智能系统的伦理风险与其认知能力深度绑定。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钟义信如此评价本书:“今天,大语言模型困于文本的扁平牢笼,《空间智能》揭示了空间认知才是机器拥抱三维世界的密钥。从海马体网格细胞的六边形空间算法,到神经辐射场对物理规律的隐式学习,这本书以跨学科的洞见证明:唯有让AI获得知觉,才能跨越统计拟合与真实理解的鸿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碳基智能向硅基智能传递的认知火种。我愿借此机会进一步呼吁:研究者需要更多关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真正解决‘机器理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