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空“绣”轨 雨中筑梦——探访长春轨道交通空港线(9号线)

时间: 2025-07-04 14:02:00

晨曦微露,长春莲花山车辆段工地上,钢筋碰撞的铿锵、机械运转的低吼、调度指令的短促呼喊,交织成这座工业重镇锻造新城市血脉的激昂乐章。

在这里,长春轨道交通空港线(9号线)一期工程——这条肩负着打通空港新区与中心城区“任督二脉”使命的钢铁巨龙,正被数千名建设者以超乎寻常的毅力与智慧,一寸寸地向前推进。

近日,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一行深入建设一线,真切地见证了这条轨道背后,无数默默付出的建设者们所经历的艰辛、闪耀的智慧与不屈的斗志。

通途蓝图 30公里城市新脉的使命与挑战

站在工程总图前,项目长李振富为我们清晰勾勒出这条“城市新脉”的轮廓。空港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东吉林大路与雾开河大街交会处的赵家岗东站,终点设在九台南站,正线全长30.32公里,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钢铁脊梁,将串联起8座车站。其中,赵家岗东站作为关键枢纽,采用了先进的“双岛四线同台换乘”设计,未来将与2号线东延线实现无缝对接。莲花山车辆段与西营城停车场,则为这条新线的顺畅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这条线,不仅仅是一条轨道,它是城市发展的快速纽带,承载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李振富阐述了工程的深远意义,“它的建成,将显著拉近空港新区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有力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空港新区的崛起和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便捷的轨道交通,将成为吸引人才、汇聚资源的重要磁极,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空间拓展。”

然而,宏伟蓝图的落地之路,每一步都布满荆棘。“项目推进,难,是真难!”李振富坦言建设者们面临的首道难关,“前期征拆,涉及当地村民的利益协调,是块‘硬骨头’;错综复杂的管线迁改,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极其精细的规划和操作;既有机场三期的方案协调,也有涉铁工程的反复论证。每一项工作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协调会、现场踏勘和方案优化。”然而面对重重挑战,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力和担当。“我们没有退路,唯有迎难而上。”李振富说,“我们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团队,配备了专业过硬的技术和施工力量,制定了严丝合缝的施工计划,并建立了高效的协调机制,目的就是确保与政府部门、产权单位、周边社区等各方的沟通顺畅无阻,及时响应和解决现场出现的每一个难题。”这份系统性、前瞻性的布局,如同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为工程的全面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空“绣”花 咽喉要道的创新突围

离开项目指挥部,我们来到热火朝天的莲花山北站及莲东区间高架段施工现场。数十米高的桥面上,犹如一条“咽喉”,横亘在莲花山区域与机场连接的要道上,建设者们的身影在钢筋网格间忙碌穿梭。

业主代表解彦明,是这片地段的“指挥官”。“莲花山北站是关键中的关键,”解彦明指着复杂的结构图介绍,“它设计有1组交叉渡线和4组单开道岔,是连接地下段与高架段线路、正线与莲花山车辆段的关键。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影响全线运营。”

而高架段的铺轨作业,则被工人们形象地称为高空“绣”花——只能采用“散铺”工艺,精细且繁复。“难点太多了!”解彦明深有感触,“临时征地、占路施工,哪一项都得跟时间赛跑,跟各方反复协调。我们积极与开发区对接,在施工沿线配备了充足的道路疏散标识和疏导人员,硬是在繁忙的城市交通流中,为施工开辟出安全通道,这才逐一啃下了这些‘硬骨头’。”

然而,更大的挑战在于效率。传统散铺方式速度受限,成为制约工期的瓶颈。“必须创新!”解彦明和团队下定决心。他们自主开发创新了多项小型、实用的工器具,优化了作业流程,实现了各工序高效快捷的流水作业。“创新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 解彦明语气中带着自豪,“施工工效整整提升了1倍!这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为后续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当莲花山北站成为全线铺轨的首开工点,这轰鸣的启动声,不仅标志着站后工程的全面展开,更是建设者们在高空之上以智慧“绣”出钢铁通途的胜利号角。

雨中鏖战 车辆段与时间的极限赛跑

视线转向规模宏大的莲花山车辆段,这里上演的是另一场与时间、与天气的鏖战。业主代表郭政辉,对这片战场上的艰难与拼搏记忆犹新。“2024年6月,我们面临有效施工时间不足4个月的严峻考验。老天爷好像也在考验我们,降雨是一场接一场。” 郭政辉回忆道,语气凝重,“雨一来,场地立刻变成泥潭,大型机械寸步难行,桩基施工更是困难重重。眼看着宝贵的工期在雨水里一点点流失,压力巨大。”

但压力之下,项目团队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行动准则!”郭政辉的语气坚定。他们展现出极高的政治站位和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把每一刻晴好天气都视为珍宝。科学组织谋划生产,加大资源投入,施工现场昼夜轮转,人停机不停。“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最终,他们不仅顶住了雨水的“狂轰滥炸”,奇迹般如期完成了2024年度场地土方平整及桩基础施工任务,更在2025年乘势而上——综合楼、综合维修中心、食堂相继封顶,运用库洗车库现浇结构完成已达90%。郭政辉告诉记者:“尤为不易的是,这一切成绩,是在车辆段场地内仍有部分地块征拆未完成的被动局面下取得的!这支队伍真正做到了敢打敢拼,在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攻坚精神。”

望着拔地而起的车辆段,长春轨道交通空港线(9号线)副项目长孔德龙眼中也满是欣慰,他告诉记者:“目前空港线莲花山车辆段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还剩下部分难点工程,我们也正在与各方积极协调,尽快完成相关工作,以保证未来按要求顺利通车。”

数字丰碑 汗水浇筑的坚实足迹

在李振富的统筹指挥下,在孔德龙、解彦明、郭政辉等一线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建设者日夜奋战,长春轨道交通空港线(9号线)一期工程取得了坚实的阶段性成果:

8座车站:其中5座已封顶,东湖镇站、龙嘉机场站和九台南站正紧张有序施工。

9个区间:3个暗挖区间已胜利洞通;2个路基段施工稳步推进;1个高架段成功洞通;3个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5个明挖区间完成封顶。

莲花山车辆段(18个单体):食堂、综合楼已封顶,更多建筑正“拔节生长”。

西营城停车场(12个单体):工程车库主体结构封顶。

铺轨工程:已正式进场,1#铺轨基地建设完成,钢铁长龙的“经脉”正一寸寸向前延伸,其中解彦明负责的高架段正是铺轨的首开之地。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浸透汗水的日夜,是烈日下的坚守,是寒风中的执着,是节假日里远离家人的奉献。正是这份对城市建设的责任与担当,支撑着建设者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非凡的业绩。

脊梁无声 平凡身影铸就钢铁通途

站在粗具规模的工地,眺望延伸的轨道,项目长李振富眼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冀:长春轨道交通“空港线(9号线)一期工程的稳步推进,是长春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关键一步。它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显著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为空港新区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有力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共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向莲花山车辆段,塔吊长臂轻舒,焊花如星雨般落下。长春轨道交通空港线(9号线)的钢铁骨架在建设者们手中愈发清晰。30.32公里的轨迹,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连接线,更是长春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区域活力的强劲动脉。它刻录着这座城市奔向未来的决心,更承载着无数建设者以平凡之躯创造非凡功业的无声誓言。

在这片持续生长的热土上,每一颗拧紧的螺栓,每一段铺设的钢轨,都在向未来发出坚定回响:当空港线的列车最终穿行于城市与新区之间,呼啸而过的风声,必将是献给所有轨道建设者最深沉而宏大的礼赞。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侯丹/文 杨尚佑/图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