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秋色如焰:写意雁来红绘画技法全解析

时间: 2025-08-23 09:37:00

当秋风掠过,雁来红便以烈焰般的色彩点燃季节。这种被誉为“老少年”的植物,不仅是齐白石笔下秋日的象征,更承载着文人画中的时光哲思。本文将带您深入雁来红的艺术世界,从叶片勾染的三种笔法,到齐白石画作中草虫与红叶的绝妙呼应,揭秘如何用朱磦与胭脂绘就这一抹惊鸿艳色。

本文内容摘录自《秋冬花卉》,高占国绘,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节选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尊重版权,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雁来红概述

雁来红,又称老来少、三色苋。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干直立,鲜少出枝,枝高可近一米。叶呈菱状卵形,互生。花极小,生于叶腋之间至顶端。秋后从顶部叶子开始变红,中部叶暗黄至底叶暗绿,故名三色苋。


雁来红叶子画法

画雁来红一般只表现红艳的叶子,不注重上下叶色的变化,其花只在叶腋及茎干处以碎点的形式表示。

用较大笔调朱磦再调进胭脂成朱红色画叶子。叶筋用胭脂或胭脂稍调墨勾画。勾叶筋有三种笔法,一为楷勾,二为行勾,三为草勾,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一种勾叶筋法。顶端叶子较密且较短小,先画一圈朝向、宽窄不等的顶端叶,然后向外、向下画较大的叶子。

用色画叶的外形↓↓↓



楷书笔法勾叶筋↓↓↓



行书笔法勾叶筋↓↓↓



草书笔法勾叶筋↓↓↓



雁来红叶子图示

画茎干下部的叶子,可在笔中调进墨绿,表示没有完全被霜染红,很多画家画雁来红往往一红到底,不加色彩变化。下部叶子不应画得太密,要适当透出茎干。

顶部叶子↓↓↓



下部叶子↓↓↓



雁来红范图画法步骤

步骤一:以朱磦调胭脂成朱红,先画雁来红的茎干,定出大的走势。茎干画得细或色淡都没关系,待叶画成后露干处可补画。↓↓↓



步骤二:补充枝条,使构图更加丰富。↓↓↓



步骤三:从茎干的顶端开始画叶,不能将顶叶画成车轮的形状。↓↓↓



步骤四:胭脂色勾画叶筋,再以胭脂墨点碎花。因雁来红色彩浓烈,所以用浓重的墨画竹子。↓↓↓



步骤五:添画一只墨色的天牛以压画面的“火气”。↓↓↓



步骤六:整理收拾细节,题款、钤印,完成作品。↓↓↓



作品欣赏

晚节清风老少年


雁来红雀鸟


齐白石雁来红佳作赏析

齐白石(1864-1957) 雁来红草虫

四月清和始著根,轻锄亲手种蓬门。
秋来颜色胜蓬草,未受春风一点恩。
——齐白石画雁来红诗
本幅写雁来红三株,以蜻蜓,蝉和蚂蚱相配,兼工带写,秋声秋色。雁来红耸立斜伸,高低交叠;三只草虫各按物性,或飞或伏,或动或静,穿插在画面上、中、下三方,互为呼应。雁来红设色以橘黄加杂洋红,色彩斑斓,富于层次。草虫工致精微,蜻蜓、蝉的翅膀极透明之能事,蚂蚱爪上绒毛纤毫毕现 ,结构、质感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
雁来红又称“老少年”,在秋季变红,对齐白石而言,雁来红是草木,是生灵,是金秋时令的讯息;也隐喻着他在耄耋之年的成功 与辉煌。此幅左下钤朱文大印“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切合所寓,更添意趣。


齐白石 雁来红

来红的入画,在文人画中比之紫藤、荷花、红梅要少得多,但用来作为秋季的代表花卉是常有的,吴昌硕就画过雁来红并题词曰:“烂斑秋色雁初飞”,说明每当秋天大雁南飞的时候,它的叶子就变红,艳得像红花一样,大概是适合于南方生长的植物。
齐白石晚年特别爱画雁来红,一方面与他的乡愁有关,他曾在家乡亲手种植过雁来红。在他念念不忘的星塘老屋也长满了雁来红。星塘老屋是齐氏家族的聚居之地。
此幅用写意笔法,纯以朱砂勾染与点画老来红,整幅红色夺目,极为难得,是白石晚年的佳作。


若您也被这“晚节清风老少年”触动,不妨提笔尝试,或分享给同好——毕竟艺术的真谛,正藏在这“红胜蓬草”的绚烂与齐白石钤印中那句“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的洒脱里。

墨韵千年,笔底生辉。

来源: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