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指数”说话,她将健康风险预警融入城市呼吸脉搏|“五四”青年节

时间: 2025-05-04 14:55:00

“健康风险预警不能停留在实验室,必须融入城市呼吸的脉搏。”屠鸿薇的这句话,道出了她科研的初衷。

作为广东省疾控中心环境与学校卫生所副所长,屠鸿薇深耕环境健康领域十余年,带领团队构建起一套覆盖空气、极端天气、饮用水等多维度的环境健康指数体系,将复杂的专业数据转化为普通人看得懂的三色等级,让疾病预防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防控。

屠鸿薇

水质检测与高温预警:让健康风险“看得见”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城市化进程快,环境健康风险复杂多样。如何让老百姓直观感知身边的健康威胁?屠鸿薇的答案是:用“指数”说话。

在饮用水水质健康指数(WQHI)检测上,屠鸿薇带领团队创新设计动态权重模型,将饮用水浑浊度、游离余氯、细菌总数、化学需氧量等专业指标,巧妙转化为“不良、中等、优秀”三色等级,实现了从出厂水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水质监测。

这一成果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更在饮用水水质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中广泛应用。

面对广东频发的高温天气,屠鸿薇团队研发的高温热浪健康指数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指数能够提前72小时预测人群健康风险,为民众应对高温天气提供科学指导。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空气污染到血铅防控

“科研既要顶天,攀登理论高峰;也要立地,解决实际问题。”屠鸿薇主持的广东省特支计划《基于不同模型的广东多城市个性化AQHI模型构建研究及指示效果评价》,大胆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空气污染健康预警。针对珠三角大气复合污染特征,该研究成功量化、可视化人群健康风险,为空气污染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微观研究领域,屠鸿薇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铅暴露经STAR蛋白调控NRXN2可变剪接影响神经突触改变的机制研究》,深入探索铅离子干扰STAR蛋白功能机制,解析金属暴露诱导神经突触异常的分子路径,为血铅防控开辟了新方向。

记者了解到,屠鸿薇团队开展全省15个地市16个监测点人体污染物内暴露调查,为广东省社区健康人群建立起环境污染物的基线数据库,明晰生物样本与环境暴露关联。

科普“破圈”:让健康知识走进人心

“疾控工作不仅需要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更需要走进人心的沟通艺术。”屠鸿薇深知,再先进的科研成果,若不被公众理解,就难以发挥作用。

她和团队打造“科普讲座+创意活动+融媒体”三维矩阵,围绕“室内空气与健康”“科学消毒”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专业术语变成“家常话”。

文|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汪姵辰

通讯员 周超凡 曾尧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