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好“骑”遇记!铜仁外卖骑手有了自己的团组织

时间: 2025-05-04 13:25:00

清晨,当铜仁两城区还笼罩在朦胧的薄雾中,汪强已经利落地给电动车换好了电池。天边泛起鱼肚白,他的手机就响起了新订单的提示音。“早餐订单来得最早,要想多赚点,就得跟太阳比谁起得早。”他边说边麻利地扣上头盔,电动车后座的外卖箱里,已经整齐地码放着羊肉粉、煎包等冒着热气的早餐。

山水环抱的铜仁城区。

与其他平原城市不同,铜仁山水环绕的地形给城市带来美丽风景的同时也给外卖配送带来了特殊挑战。“有时候导航显示直线距离只有200米,但中间隔着锦江,得绕行三四公里。”汪强指着河对岸的小区苦笑道。而夏季的铜仁则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白天气温常常突破40度,骑手们的制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像汪强这样的“骑士”铜仁有近千名。

这些看得见的困难背后,还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今年年初,共青团铜仁市委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困境:78%的骑手遭遇过因手机没电而被迫停止接单;63%的骑手家长不得不在暑假将孩子独自锁在家中;90%的骑手表示暴雨天气后无处更换湿透的衣物。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我们送的是温暖,自己却常常无处取暖。”一位骑手的话让共青团铜仁市委副书记毛婧深受触动。

近年来,女性外卖骑手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也面临着工作和家庭难以平衡的局面。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做好联系服务青年工作是共青团的职责所在,是共青团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要求。今年3月在共青团铜仁市委的组织指导下,曹家园社区美团外卖团支部正式成立。至此,铜仁外卖骑手有了自己的团组织。

支部建在站点上 骑手有了“主心骨”

推开铜仁昱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左边的多功能活动区——“青年之家”跃入眼帘,这里俨然是骑手们繁忙工作间隙的“能量补给站”,墙面上张贴着充满青春气息的励志标语,角落摆放着哑铃、健腹轮等健身器材;视线转向右边,在新就业群体团员活动室里,墙面的照片墙记录着团支部开展的各类活动瞬间,这里不仅是外卖骑手交流学习、参加组织生活的地方,更是凝聚青春力量、激发奋斗热情的阵地。

铜仁昱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美团外卖在贵州的首个地级市代理商,现有外卖骑手920余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617人,团员18人。这家由90后青年创办的企业不仅是铜仁市最大的外卖配送平台,日均订单达3.2万单,年销售额可达2.8亿元,更是团组织服务新就业群体的重要阵地。

2024年底,共青团铜仁市委深入调研,敏锐捕捉到新就业群体“找不到组织”的困境。外卖骑手工作时间灵活、地点分散,加之企业团建工作尚不完善,归属感缺失成为普遍问题。为打破这一局面,共青团铜仁市委创新推出“行业建团属地联动”模式,主动与企业沟通协作,在美团配送企业成立团支部,跨越地域与行业界限,将分散的骑手青年纳入组织体系,为他们搭建起温暖的“家”。

“美团外卖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节奏快,且工作时间不分昼夜,大家都感觉像无根的浮萍在漂泊着。”曹家园社区美团外卖团支部组织委员向令深有感触地说“团支部的成立让团员和其他员工都有了归属感,这无疑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员工也有‘主心骨’。”

服务送到心坎上 干活有了“保障网”

“最怕送餐途中手机突然没电,眼看着接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却无能为力。”

“暑假到了,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既担心他的安全,又愧疚不能陪伴。”

“午餐时间正好是送餐高峰期,我已经好久没有给孩子做一顿饭了。”

……

这些外卖骑手们的心声,道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实际困境。针对这些“急难愁盼”的问题,共青团铜仁市委精准施策,创新打造了三大服务平台,为骑手们筑起了一道温暖的“保障网”。

分布在城市各处的9个“小青椒·青春驿站”,成为骑手们歇脚充电的温馨港湾。这些驿站利用城管执法岗亭、环卫工人休息室等场所改造而成,提供饮水、充电等基础服务。

为解决骑手子女教育难题,共青团铜仁市委组织设立了“小青椒”暖“新”小课堂。

为解决骑手子女教育难题,“小青椒”暖“新”小课堂应运而生。团市委副书记毛婧向记者介绍:“我们依托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社区少年宫,这里为外卖员子女开设周末兴趣课堂,既解决了孩子无人看护的问题,又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成长营养’。”阅读区内,儿童读物占据了大半空间,每逢周末,来上课的孩子们都会在这里畅游书海。李明红感激地说:“知道孩子放学有地方可去,我也能在外多跑几单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青椒·为爱点赞”激励机制,通过“一个‘满意’好评奖励0.5元至2元不等”的方式,让市民的善意直接转化为骑手的收入。数据显示,倡议发布以来,平台点赞数增加至27827个,获赞最多的骑手月收入增加500余元。

骑手杨静的故事尤其令人动容。由于失聪失语,无法使用语音导航,她常常走错路;听不见顾客的回应,只能在手机里存好预设信息。自从“为爱点赞”活动开展后,杨静不仅在北门站点点赞量排名前三,更收到了许多暖心留言。像她这样的特殊骑手,正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中找到自信与尊严。

关爱落在细微处 跑单添了“暖心港”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一场别开生面的义剪活动在曹家园社区美团驿站举行。共青团铜仁市委特地组织了8名专业理发师,为骑手们提供免费理发服务。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理发师们手中的剪刀几乎没有停过。“平时忙得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这次终于能‘抬头’做人了。”骑手钱颖摸着自己清爽的短发笑着说。

工作节奏强,压力大,针对骑手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团市委每季度都会邀请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李医生回忆道:“第一次讲座时,会场鸦雀无声,没人愿意敞开心扉。现在不同了,课后主动加微信咨询的骑手越来越多。”

体检车开进了外卖配送站点。

更贴心的是,团市委还协调市人民医院将体检车直接开进了配送站点。考虑到骑手们工作时间特殊,体检安排在订单较少的上午9点到11点进行。“医生说我血压偏高,要不是这次体检根本发现不了。”40岁的骑手老张感激地说。这次上门体检共为190名骑手提供了服务,建立了健康档案。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暖心举措正在产生“裂变效应”。骑手们积极报名参加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协助参与社区安全隐患巡查、食品安全监督等志愿服务,为社区治理提供及时、准确的第一手信息。“我们熟悉这座城市每一条街巷,这是我们的优势。”团支部书记刘子涵说。

“组织给我们温暖,我们要把温暖传递给城市。”骑手汪强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如今在铜仁,越来越多的“骑士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有的在送餐时顺手帮独居老人扔垃圾,有的为迷路游客指路带路,有的在暴雨天主动提醒顾客注意安全......这些点滴善举,让外卖箱里装载的不再只是餐食,更有一份份温暖的城市情怀。

从受助到助人,从被关怀到传递爱,铜仁的实践表明,当新兴领域青年被真正“看见”和“尊重”,他们回报给城市的将是更优质的服务和更深厚的归属感。共青团铜仁市委书记王颖表示:“我们要让每一位骑手都能感受到,他们不仅是城市的服务者,更是这座城市的主人翁。”在这条充满温情的配送之路上,青春的光芒正以最动人的方式绽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