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讯(首席记者张鹏翔 通讯员袁鹏)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团队成员杨精涛团队在甘肃临洮中铺取得重大发现——多处恐龙化石遗迹重见天日。经初步挖掘与判断,这些化石隶属于蜥脚类恐龙。目前,部分骨骼形态已清晰显现,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线索。

甘肃临洮素有“恐龙王国”的美誉。自2002年起,临洮县中铺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个以大型恐龙为主的全新恐龙化石组合,迄今已有5个属种被研究并命名。此次蜥脚类恐龙化石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该地区的恐龙化石种类。

蜥脚类恐龙堪称恐龙家族中的“巨人”,体型庞大,以四足行走,是植食性恐龙的典型代表。它们在中生代广泛分布,对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进程意义非凡。

杨精涛团队在察觉化石踪迹后,迅速启动保护与研究工作。尽管尚处初步挖掘阶段,但已能辨别部分骨骼的显著形态特征,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了关键基础。令人担忧的是,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大多位于斜坡之上,埋藏较浅,骨骼形状清晰可辨。然而,由于周边土层风化严重,加之雨水冲刷等影响,部分化石已暴露于地表。专家紧急呼吁,当务之急是立即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切实保护好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资源。
专家指出,临洮中铺地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此次发现并非偶然。该地区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为恐龙化石的长期保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