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昆仑见证教育初心,浦江深情润泽西部热土。7月7日至11日,2025年上海市高校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新疆喀什成功举办。来自上海48所高校的49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跨越万里山河,深入喀什大地,通过一场场触及灵魂的理论学习、一次次震撼心灵的实地参访、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英雄对话,深刻体悟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伟大成就,在国情教育的生动课堂中汲取信仰力量,强化育人担当。
沪喀携手启新程,殷殷嘱托明方向
7月7日上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喀什大学行政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王陈出席并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王陈强调,喀什是“全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战略中“棋眼中的棋眼”,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特殊、机遇空前。他结合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阐释了当前新疆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与时代重任,指出本次研修班是让上海高校教师实地感悟治疆成就、接受党性淬炼、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宝贵契机。他热切期望学员们发挥专业优势,为喀什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智慧”。

喀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帕力旦·吐尔逊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上海教育同仁的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学员们通过本期研修班进一步推动沪喀两地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携手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更多的教育智慧和力量。

开班仪式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毅为学员代表授旗并作开班动员。吴毅强调,本期国情教育研修班旨在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打造沉浸式思政课、注重研修成果转化,引导上海高校教师用脚力、眼力、脑力深刻体悟国情社情民情,要把课堂上的“大道理”与边疆的“小故事”相结合,做党的创新理论的践行者,做服务国家战略的实干家,做胡杨红烛品格的传承人,将“国之大者”的宏大叙事融入教书育人的点滴实践,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

行走课堂悟真知,精神灯塔照征程
为期五天的研修行程紧凑、内涵丰富,构筑起立体化的国情教育体系:
●理论夯基,感悟思想伟力:学员们深入,系统学习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核心要义;在拉齐广场,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爱国守边的感人事迹,成为“三个离不开”思想最鲜活的注脚;上海援疆成就展,则全景式展现了沪喀携手共谱的壮丽篇章,令学员们为援疆干部的奉献精神深深动容。

学员参观喀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学员参观上海援疆成就展
●文化浸润,铸牢共同体意识:在黄胄艺术馆,学员们通过艺术佳作感受新疆风土人情与民族团结的深厚底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体验基地,互动式、沉浸式的展览生动诠释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与新时代实践,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
●边关淬炼,汲取信仰力量:在盖孜边境检查站,学员们参观了站史展陈,在英雄的红其拉甫边检站接受《精神的感召,信仰的力量》专题教育,沉浸式学习红其拉甫新老“三特”精神。在海拔4700米的“生命禁区”,站在庄严的世界最高国门7号界碑前,面对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全体学员高举右拳,重温教师誓词,铮铮誓言在雪域苍穹间回荡。最令人泪目的是拜访三代戍边楷模、“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深情讲述一家七十载为国戍边的赤子情怀,“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的朴素话语,成为最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材。红其拉甫精神——忠诚、坚守、奉献、无畏,如明灯般照亮了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初心。

研修班学员在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国门前庄严宣誓

研修班学员与“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合影
赋能发展汇智慧,沪喀合作谱新篇
研修班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搭建起沪喀智力交融的平台。学员们结合在喀什的深度观察与自身专业,围绕自贸区建设、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教育提质等关键议题积极思考,为喀什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方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修班期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喀什自贸片区分院)的示范作用被多次提及,这一落户自贸区的“好项目”,正是上海高校智力援疆、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生动典范。
初心如磐担使命,立德树人再出发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国情研修是一次涤荡灵魂的精神洗礼,一次知行合一的深刻教育:
●“站在红其拉甫国门下,我才真切体会到‘祖国’二字的分量。戍边英雄用生命守护的国土,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心守护的思想阵地。”——一位参训学员如是说。
●喀什的快速发展与和谐稳定,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丰富的实践素材将极大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让理论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巴依卡老人一家三代戍边的故事,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我们要把这份忠诚与信仰传递给学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认真总结本次研修经验,依托喀什丰厚的红色资源与上海援疆成果,持续深化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基地内涵建设,将其打造为沪喀教育交流合作的金字品牌,为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一次喀什行,一生边疆情。2025年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的学员们,带着雪域边关赋予的信仰之光、国情教育锻造的使命之责,已踏上归程。他们心中升腾的戍边精神与教育情怀,必将化为三尺讲台上的磅礴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育更多栋梁之才。浦江与昆仑的情谊,在教育援疆、同心筑梦的壮阔征程中,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