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氏面塑工艺品馆创始人,辽宁省老年教育骨干教师库教师、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面塑技艺”传承人,大连市工艺美术大师,大连市手工艺术大师,现任多所学校非遗传习讲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屡获佳绩,曾受邀参加大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2019夏季达沃斯年会“大连之夜”文化晚宴非遗展示,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文化展示,设计开发的课程《非遗云课堂之民间传统面塑技艺》获得国家公共文化云“全民艺术普及U课”认证。

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职业技能一级,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面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大连市工艺美术大师,大连市手工艺术大师,大连民间文艺70年70人,大连市优秀青年文艺人才,辽宁老年教育专家库专家。其面塑作品从名著和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主要包括传统戏曲、民间传说等,主题突出,色彩浓郁,造型生动。代表作品《三英战吕布》《忠义关公》《门神》《贵妃醉酒》等。曾受邀参加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非遗展示、作品获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奖、第三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大赛百鹤奖、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银奖。
在辛寨子街道社区活动室,一场别开生面的面塑技艺培训课正在进行。非遗“民间传统面塑技艺”传承人钟建波正在耐心指导孩子们制作面塑作品,现场学习气氛浓厚,孩子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传承之中。

钟蕾的面塑技艺源自家族五代传承的深厚积淀。她的父亲钟建波,作为非遗传承人、钟氏面塑工艺品馆的创始人,全身心致力于民间传统风格的创作,其面塑技艺源自家族传承的深厚积淀,作品充满了民族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钟蕾自幼在奶奶与父亲的熏陶下,对面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回忆道:“小时候,家人总是手把手教我捏面人,那些小小的面团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然而,与父亲的传统风格不同,钟蕾的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面塑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创新的元素。

父女俩的风格虽然截然不同,但在艺术的探讨中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钟蕾说:“每次和父亲讨论作品,都能激发出新的灵感。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匠心精神,使得钟蕾的面塑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面塑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非遗传承人钟蕾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作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面塑技艺”的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钟蕾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更在理念上大胆创新。
钟蕾提出“面塑艺术现代化”的新理念,将传统面塑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赋予作品更多的时代感和艺术价值。她以金属骨架取代传统的单根竹签,解决了面塑支撑力弱、造型局限的问题,使得面塑作品更加立体、生动。此外,她还萃取戏曲人物亮相的姿势,让人物造型更加丰富多样,充满动感。




钟氏面塑还独家研制出新配方,使得面塑作品防霉防裂,能够长期保存,从而提升了面塑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代表作品《三英战吕布》《忠义关公》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更受到了国外收藏界人士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面塑作品还曾亮相大连达沃斯年会非遗展示、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文化展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甘井子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钟氏面塑艺术馆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民间传统面塑项目不仅被列入大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还建立了面塑传习所,开设面塑课程,吸引了众多社会人士和学校学生的参与。工作室成立之初,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次,在社区开展面塑传承活动时,发现许多人对这门传统艺术并不了解,他们没有气馁,而是耐心地讲解面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手把手教大家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门艺术所吸引,纷纷加入到面塑学习的行列中来。钟建波说:“甘井子区的文化氛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的人们对面塑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面塑项目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面塑技艺的培训和讲座,让更多的青少年和社区居民了解并喜爱这门传统艺术。
钟蕾表示,面塑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面塑艺术在甘井子区乃至全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区委宣传部
审核:王佩瑾
责编:何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