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动员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并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 徐世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穿历史、现实、未来,立意深远、思想深刻,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纲领性文献。

工人阶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而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它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这一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给予高度评价。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珊: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在推进伟大事业和各项重要工作的时候,都注重发挥工人阶级和工会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勇挑重担,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部署推进一系列重要工作,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工运理论,推动党的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进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刘向兵:总书记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了很多重大举措,比如包括中国工会在内的群团组织的改革,包括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改革,都倾注了心血,包括大力推进了中国工会在世界格局中的交流,包括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亲自谋划指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还有全总改革方案,多次通过座谈、回信、贺信、指示、批示等为工会工作和工人阶级工作把关、定向。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总结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一个重大论断:“100年来,党的工运事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 徐世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百年来党领导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把我们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刘向兵:这个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不能沿袭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工会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模式。这个道路的关键在于工会与党的关系,要坚持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和工会工作的关系是头脑和身体的关系,头脑要指挥身体,身体要服务于头脑的中心任务,这样就能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百年沧桑,初心不改。多年来,中国工会始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奋斗。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也正是当前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如何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方面要求: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着眼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增进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福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珊: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我们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努力进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这次会议表彰了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是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后,首次开展全国性劳模表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 徐世鼎: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精英。总书记提炼出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可以引领广大劳动群众按照这个精神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珊:我们要激励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要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工会组织在这方面要发扬协调各方的作用,为这些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进一步提供舞台、搭建平台,为他们传承技艺、传承精神发挥更多的作用创造条件。

当今的中国,对外,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内,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新时代的职工群众要以什么样的面貌应对?工会工作又将如何高质量发展呢?习近平总书记从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首先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目前,我国职工总数约4.02亿人。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如何更好地汇聚他们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劳动和创新热情、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刘向兵:总书记在职工的权益维护方面特别强调,既有职工群众经济方面的权益,也有政治方面的权益。从政治方面他强调比如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就是在企事业里面,工人要有自己表达的权利、选举的权利、参与的权利等。在经济方面,特别强调劳动竞赛、技能培训,包括收入的提升,职工的安全健康。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急需与此相适配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通过技能培训、劳动和技能竞赛等方式,我国不断鼓励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攻坚克难,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要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就必须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新就业群体维权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要及时研究解决。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珊: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也聚集了大量的新就业群体,比如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送餐员等。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些新就业群体,进一步提高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切实维护好职工权益,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他们的“娘家人”。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还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等方面提出要求,为破解制约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指明方向。

下一步,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从积贫积弱到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百年历史告诉我们,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时代不同,使命任务发生变化,但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新征程上,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定会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