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罢免”被完封展现台湾社会对民进党当局强烈不满

时间: 2025-08-25 01:13:00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针对7名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罢免案8月23日均宣告失败,加上7月26日针对24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和原民众党籍的新竹市长的罢免案也都未通过,民进党当局策动的“大罢免”被完封,以大失败告终。这一结果反映台湾民众对其只谋一党之私、沉迷政治操弄、鼓吹“抗中保台”、漠视经济民生的强烈不满,清晰传递出台湾社会期盼改善经济民生、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普遍心声。

台湾《联合报》24日刊发社论指出,第一轮“大罢免”大失败后,赖清德当局并未表示反省和歉意,继续一意孤行,不断导致人民的反感升温。与美关税谈判结果、风灾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官员的脱序表现、对司法的持续干预,以及层出不穷的光电剥削勾结乱象等,都让选民对赖清德当局的厌憎达到新的高峰。该报当天的报道指出,民意连续两度否决撕裂台湾社会的无差别恶意“大罢免”,是对赖清德当局“斗争式”的“执政”路线投下不信任票。民众用手中选票,给了当局两记重拳,表达内心的强烈不满。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郑振清分析认为,“大罢免”本身缺乏正当性,完全是民进党为扭转“朝小野大”的于己不利政治结构而发动的无差别政治斗争,无法得到台湾民众支持。赖清德为罢免成功而炮制的“清除杂质”等系列言论,被台湾主流民意认为是在制造仇恨、煽动分裂和清除异己。

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包承柯指出,台湾民众被赖清德当局莫名其妙的“大罢免”折腾数月,不满情绪积累已久。第一轮“大罢免”失败后,赖当局没有丝毫反省,继续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死心。岛内民众的怨气不断叠加,在第二轮“大罢免”中再次释放。

岛内资深媒体人单厚之在媒体撰文认为,“大罢免”之后,“抗中保台”成了贬义词。民进党和赖清德成为悖离主流民意的典型。赖清德愈是坚持不认输,民进党就离主流民意愈远,愈被人民唾弃、厌恶。

“赖清德当局推行的‘抗中保台’路线不被台湾主流民意信任。”郑振清认为,民进党和“罢团”组织特别是极端分子不断渲染大陆所谓“威胁”“渗透”,但在内部治理上一塌糊涂,加上司法政治化、贪污腐败等问题,让多数台湾民众对纯属“台独”意识形态的“抗中保台”政治路线十分反感。

《联合报》社论质问:赖清德曾将“大罢免”形容为“更大的民意”,现在更大的民意出现了,他自己就站在大民意的对立面。那么,接下来他要怎么办?

台湾《中国时报》24日刊发社论指出,两轮投票都清楚表达台湾民意对“大罢免”、对民进党的不支持。若赖清德和民进党继续执迷不悟,继续把台湾推向仇恨与对立,不尊重多数民意,不调整错误的能源与两岸政策,那么“大罢免”的结果只是“前菜”,下次民众还会继续用“更大的民主”,彻底终结这个脱离民意的当局。

“台湾民意清晰可见:拒绝‘抗中保台’的政治操弄,希望台当局着眼于改善经济民生和两岸关系,期待两岸继续交流合作、走和平发展之路,渴望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包承柯说,若赖清德当局依旧罔顾台湾民众核心诉求,冥顽不化走谋“独”老路,不知悬崖勒马,将会招致台湾民众一波接一波的反对,陷入民意反噬的困境,难逃加速垮台的结局。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