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日,美国拜登政府时期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达利普·辛格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问题说了两段“大实话”。
首先,他认为,面对美国挑起的经济战,中国“更能打”。
美国无法在与中国进行的经济战当中全身而退。
中国是全球无可争议的贸易和制造业大国,中国拥有无与伦比的生产规模。上世纪40年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生产规模就是战略杠杆”。
我们讨论的不只是玩具、家具、自行车或内衣,我们讨论的是关乎美国经济安全或国家安全的关键商品,例如钢铁、水泥、机器人、无人机、化学品、药品等。在我看来,美国对中国供应的依赖,并不亚于中国对美国的需求。
想想看,(美中之间)哪一方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冲击的承受力更高?是中国。哪一方拥有更多的政策空间来对冲经济冲击?还是中国。
其次,达利普·辛格认为,虽然当前美国正与全球多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或对话,但基于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各国很难完全“倒向美国”。同中国的谈判,美国只能“独自支撑”。
它们(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会非常愿意在原则上(和美国)达成协议,比如签署谅解备忘录,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来减少来自美国对其自身的威胁。但当谈到要和美国一道提高对中国的关税的时候,我认为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了。因为现在各国都在进行战略对冲,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它们很难快速倒向美国的战略轨道。
这场对中国的谈判,美国得靠自己完成。
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编辑丨陈濛 林维
签审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