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有云:“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越是“大器”,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越慢。
所谓“晚成”,也不过是沉淀了足够的能量,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那些大器晚成之人,从来不会用年龄束缚自己,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耐住寂寞,忍住煎熬,才能厚积薄发。
读懂了以下三个定律,你也可以悟透人生,前路柳暗花明,繁花尽盛。

01
荷花定律:
哪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都是厚积薄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文学大师季羡林,很喜欢荷花。
他见居住的楼前清塘空旷,便特意投入几颗莲子,以期荷开满塘。
不想这一盼就是3年,湖中才稀稀拉拉地长出五六个叶片。
季羡林很是失望,却不想到第四年春天,奇迹发生了:
一夜之间,之前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遮蔽了半个池塘。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池塘里的荷花,每日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
在第29天时,荷花才只开了一半,但是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圆满,是此前所有努力的总和。
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半九十。
意思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很多人坚持到九十里就放弃了。
这个时候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坚持过去就会迎来万丈光芒。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创作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著作《红楼梦》;司马迁忍辱负重,历时十三年,方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每个人的起点都各不相同,但决定人生厚度的,往往是日后的积累、沉淀。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人生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历经煎熬,坚持不懈,终会迎来了人生中满池烂漫荷花。

02
竹子定律:
背地里拼尽全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总是惊叹竹子的坚韧,却容易忽略掉它为何能傲然风中。
这其实就是竹子生长的秘密。
竹子生长的前四年,仅仅长了3厘米。
然而,等到第五年,竹子破土而出,而后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
仅仅六周,便长到15米的高度。
前四年看似慢速在生长的竹子,其实早就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等到时机到来,整个竹子,会赢来一场爆发性增长。
我们感叹竹子的一鸣惊人。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熬过前四年的3厘米呢?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一路开挂。
只有像竹子一样默默地蓄势盘根,才能直上云霄九万里,笑傲风雨。
正如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世人誉为“书圣”。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游龙”。
他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如果没有随身携带纸笔,他就用指头在衣服上比划、练习,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每天写完字后,他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久而久之,“洗砚池”也被他染成了“墨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
正是有了这日积月累的深厚积淀,方能看到千里征途之辉煌,江海浩瀚之无垠。
所以永远不要艳羡别人的风光,因为每个成功的人身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时光不负有心人,当你拼尽全力,终会得偿所愿,成为最闪耀的自己。
03
金蝉定律: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唐代诗人李百药写《咏蝉》:“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蝉的一生,餐风饮露,高居枝上,与世无争,但不知它的蜕变,是如此来之不易。
蝉要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蛰伏三年或者更多的年月,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仅仅依靠根茎的汁液一点点长大。
然后在夏天的一个晚上,破土而出,一夜之间蜕变成知了。
在太阳升起的一刻,它们振动翅膀,飞向天空,冲向自由,高声鸣唱。
这就金蝉定律。
它告诉我们:
好的人生,大多是从荒芜中磨砺出来的。
经得起世事打磨,耐得住人间寂寞,必能一飞冲天。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
曹爽被司马懿诛杀之时,垂头丧气地说:“你只用了一天,却夺走了我们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马懿却感叹道:“我挥剑只用了一天,但磨剑却用了十几年啊。”
他用小火慢烹的技法,默默忍耐,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一剑定乾坤。
有一句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古来圣贤皆寂寞,一个人,只有忍得住气,才能成得了大器。
请记住,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岁月看似不语,却会见证所有努力,在缄默中积蓄满力量的你,终会得到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