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买首饰千万别买铂金的?(提醒3类首饰别再戴了?)

时间: 2024-10-30 08:05:21

从古至今,“穿金戴银”这一词语仿佛始终都承载着对女性雍容华贵形象的生动描绘,在岁月的长河中,金子的璀璨与银子的温润,成为了彰显女性高贵气质与非凡地位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除了传统且珍贵的金银材质以外,多种多样材质的首饰如雨后春笋般充斥在小商品首饰的缤纷世界里。

塑料材质的首饰以其轻盈和多彩的特点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它们造型独特,充满了现代时尚感,金属材质则展现出硬朗与坚韧的气质,无论是不锈钢还是钛金属,都能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饰品。

除此之外,朱砂、玉石、等等材质的首饰数不胜数,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小商品首饰世界,让人们在其中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跟大家说,其实戴首饰也是一门学问,在琳琅满目的首饰类型中,如果一旦进入挑选误区,那么身上的配角也会变成“美丽的毒药”,今天我们来盘点,看下到底是哪三种饰品不适合人体佩戴呢?

到底是保健石还是夺命石?

提起辐射,大家都知道手机和电脑有辐射,有些孕妇为了避免这种辐射,在孕期工作需要使用电脑时,都会购买防辐射的隔离衣服穿上。

不管这种方法有没有用,但是这样的做法就足以见得,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辐射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其他的辐射大家都知道危害性较大的就是核辐射,尤其是日本方面一意孤行的朝海洋中排放被核污染的水。

这种行为不仅遭到了国际上各个国家的谴责,还受到了日本自己国家公民的抗议,可见排放核污水的性质恶劣到自己人都不支持,这是一种多么不道德的偏执行为?

今天我们就要讲述两个“进口”的核辐射案例,有一句话说的好,很多人也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信奉金银有价玉无价的价值观,其实关于玉石,有很多常人无法辨别的东西。

在2019年12月21日,新京报在早期就发表了关于在日本回来想要从大连机场进入境内的游客,身上佩戴的不明物质挂件,核辐射超标到引发了海关检查放射性元素的警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情主要还是源于网络上被神话的能量石,透过媒体的调查下,在网络上,确实有在销售这种含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能量石,但是实际上,这种石头确实不是普通的石头,作用也跟商家宣传的作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种辐射值能够达到超标1000倍的索命石,在商家的口中仿佛能够包治百病,佩戴在身上是否美观的功能好像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其最强悍的功能还能够代替药物,泡水喝之后能够达到减脂和治疗痛风的作用,这不是在治病,简直是在催命,很多矿物质都含有对人体伤害很大的放射性元素,这位游客的家属就透露到,家人自从佩戴上“能量石”,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出现流鼻血的状况。

这种情况就算不说,很多人也都知道是什么情况,矿物质内所含的放射性元素,是被直接定义为致癌的标准,长期佩戴下来,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无独有偶,这种进口辐射不是第一次发生,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发生,在2023年10月31日,羊城晚报发布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在当年的7月份,沈阳海关就查获有位旅客携带了核辐射超标将近500倍的“保健石”15条。

如果说拍一次胸片的辐射跟佩戴一天的保健石项链对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换算辐射的剂量来看,只佩戴一天这种项链,基本上相当于做了近百次的胸片,长期佩戴下来,保健作用根本不存在,但是确实会让你生病。

不管是在大连周水子机场查获的保健石还是在沈阳桃仙机场查获的保健石,均含有放射性物质钍-232,而这种物质早已经被世卫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可见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保健石、能量石、不管它们披着什么样的外衣,这些东西的本质都是相同的,这些东西不仅被制成饰品佩戴,还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小商品进行售卖,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披着羊皮的狼所蛊惑。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在公司上班写文章,天天加班到晚上12点,每天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不要在骂了,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重金属超标的铂金首饰

通过在不同消费者手中提供五种不同金属材质的饰品,实验之后只有一种是没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剩下的四种,皆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情况,而铅、汞则是超标的重灾区。

这中间,还有一款是儿童佩戴的吊坠,要知道的是,儿童长期佩戴铅超标的首饰,对小孩子的身体发育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那么这些首饰为何会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呢?在2024年7月29日,新京报发布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有些饰品加工为了降低成本,又想让饰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会在其中加入铅和其他等重金属去合成。

那么,如果说在佩戴饰品时,会有不同类型的过敏现象出现,有可能就是重金属超标所引发的,这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如果想要避免购买到此类的重金属铂金首饰,那么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品牌和渠道进行购买,或者购买有权威认证和检测报告的,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踩坑”的几率。

早在2015年12月14日,齐鲁网就发布了一位徐小姐的踩坑事件,她就因为购买了仿真耳环,导致自己的患上了接触性皮炎。


仿真饰品因为价格低廉造型时尚,受众群体颇广,徐小姐就因为购买了市场上一款30多元的耳环,产生了皮肤过敏,其实这种情况有很多。

起因是制作这种材质的饰品本身的原材料就很不环保,想要做出色泽明亮的效果,就必须在其表面涂抹一层镍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结果可想而知对人体会有多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