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低偿+公益”模式:让文化惠民与治理活力双向奔赴

时间: 2025-07-12 08:18:00

大众网记者 张天力 通讯员 贺影 枣庄报道

每周六傍晚,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街道林运社区文化书院的舞蹈瑜伽室准时开启。这节被居民奉为“健康之约”的公益瑜伽课,早已超越了身体的舒展,成为社区依托文化书院、创新探索“低偿+公益”服务模式的鲜活起点,引领着文化惠民与治理活力在此交融共振。

“以前总觉着筋骨僵硬,家里待着也闷得慌。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跟着专业老师练,还是免费的!每周六成了我最惦记的日子,风雨无阻。”60岁的李阿姨额角沁着细汗,笑容却如舒展的莲花。

这备受期待的课程,其诞生源于林运社区书记李超口中的“资源置换巧思”。“如何让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我们想到了‘场地置换服务’。”李超解释道,目光中透着实践者的笃定,“社区免费提供场地,‘舞艺轩’瑜伽机构则回馈高质量的公益课程。闲置空间盘活了,居民享受到了专业服务,机构也获得了展示和低偿运营的平台,一举多得。”这小小的公益支点,已悄然撬动丰硕的成果:32场次的瑜伽课,如涓涓细流,浸润了超过350人次的居民生活。

公益瑜伽的成功如同一颗种子,依托文化书院平台生根发芽。社区顺势延伸服务,精心推出书法绘画、非遗体验、心理咨询等十余项“低偿+公益”课程,精准编织覆盖全龄段的文化服务网。林运社区文化书院管理员形容工作如“文化管家”:“居民‘点单’,我们‘接派单’,确保人人找到所爱。”李超书记点明模式核心价值:“‘低偿+公益’双赢——既普惠满足居民高品质文化需求,又为机构提供可持续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下沉与需求响应。”

文化的力量,远不止于身心的愉悦。当居民们因共同的热爱而相聚,因课堂的交流而熟识,这份因“文化成果共享”而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正悄然转化为参与社区治理的澎湃热情。居民议事厅里,关于垃圾分类、环境优化的讨论比以往更加热烈;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增添了许多因瑜伽课、书画班而结识的新面孔。文化书院像一块磁石,把大家从好奇的“旁观者”,吸引为热情的“参与者”,最终凝聚成主动谋划、担当的“共建者”。今年以来,林运社区居民自主创意并落地的“亲子阅读角”“一米菜园绿植认养”等微项目已达6个;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商的居民代表人数,较往年同期跃升了40%。

夕阳沉入地平线,瑜伽课在宁静的冥想中缓缓结束。窗外,万家灯火渐次点亮,温暖的光芒映照着居民们满足而充满希冀的脸庞。台儿庄区林运社区文化书院的建设实践,生动印证了以文化活动滋养居民精神世界、依托共享共建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独特价值。文化书院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切实改善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更有力推动居民完成了从满足基础生活需求到构建情感联结、主动投身社区共建的深刻蜕变。在这里,居民们正一步步实现从“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到“情有所系、力有所为”的深度共鸣,共同书写着共建共享的社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