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电影《南京照相馆》首映礼直击:主创泪洒现场,致敬不屈之魂

时间: 2025-07-23 00:23:00

7月22日,历史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南京举行首映礼。这部以特殊视角聚焦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市民抗争史的影片,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至暗时刻中的民族觉醒。首映现场,主创团队数度哽咽,观众席啜泣声不断——当历史的伤口被艺术重现,那段永不褪色的记忆再次叩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王传君在片中饰演的翻译王广海,是一个在生存与良知间痛苦挣扎的复杂角色。这个精通日语却选择"苟活"的投机者,最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精神救赎。首映礼上,王传君泪洒现场,他说:“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角色感到抱歉,但我们应得的道歉却迟迟没有等到,这让我更明白'吾辈自强'四字的分量。"

照相馆老板老金的角色承载着影片的核心隐喻——从记录美好到见证暴行。王骁用层次分明的表演,刻画了这个被迫冲洗同胞罹难照片的普通人:颤抖的双手、充血的眼睛,以及最后毅然藏匿证据的决绝。

当银幕上老金用南京话念出"雨花台、夫子庙、挹江门"时,每个音节都像钝器敲打着观众心脏。在王骁看来,这些地名是老金与这座城市的血脉契约。王骁现场分享自己对老金这个角色的理解,他说,老金很热爱照相,影片最后,能感受到他对这个城市、对这个城市的人的怀念。如果穿越时空,他想对老金说,“老金,你洗的照片,全世界都看到了,我们也看到了。”

影片中,老金妻子在南京城沦陷前用白面烙馍藏于地窖的情节令人动容。饰演者王真儿在诠释这个角色时深受触动,她表示:"这个细节源于历史真实,一块块烙馍不仅展现了战时百姓的生存智慧,更彰显了中国女性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与担当。通过塑造这个角色,我深刻了解到在那段黑暗岁月里,无数普通女性用她们的方式守护着家园和希望。在民族存亡之际,性别差异已然消弭,我们共同的身份只有一个——中国人。"

扬州高二学生赵子衿,以前她是从历史书本中获知那段历史,当时看到照片觉得很残忍,如今通过电影,她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影像背后的温度:"每张照片里都藏着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30万的数字,是30万次心碎。"赵子衿觉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她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南京女婿",郝顿在映后久久未能平复。银幕上的画面与妻子祖辈的讲述不断重叠:老人们提到日军进城时的恐怖场景,声音仍会颤抖,“以前在书本上看到南京大屠杀的数字,觉得是冰冷的历史,但听亲历者讲述,才真正感受到那种切肤之痛。

当片尾字幕亮起,全场观众自发点亮手机电筒——如星火汇聚成河。导演在黑暗中轻声说道:"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封寄往1937年的回信。"此刻,新街口的霓虹透过影院玻璃映在人们脸上,八十多年的时光在此刻完成对接:那些曾被黑暗吞噬的面孔,终将在光影中永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赵亚玲